近日,天津工業職業學院基礎課部劉婷婷老師走進和平區金泉里社區,為居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知識講座。活動以2025蛇年春晚為載體,帶領居民探尋傳統文化魅力。

漢字解碼:春晚標識里的千年智慧
劉老師以春晚主標識為切入點,通過現場繪制甲骨文“巳”字,生動講解“乙巳蛇年”的干支紀年內涵。她結合課件展示漢字從甲骨文到楷書的演變歷程,居民們紛紛感嘆:“原來一個‘巳’字背后竟藏著三千年的歷史!”
詩詞尋蹤:古典與現代的浪漫共鳴
在賞析歌曲《玉盤》《棟梁》時,劉老師引導大家競猜歌詞中的古詩化用。“‘明月幾時有’‘鳳凰臺上鳳凰游’……這些詩句我們耳熟能詳,但今天才聽懂春晚創作者的巧思!”一位大學生志愿者興奮地說。
非遺之美:從《白蛇傳》到“文化自信”
講座中,劉老師以小品《借傘》為引,講述《白蛇傳》從明代話本到現代舞臺的傳承故事,并播放春晚非遺服飾片段,解析13項傳統工藝的精妙。社區老人王奶奶感慨:“年輕時繡過云錦,今天看到年輕人也愛這些老手藝,真欣慰!”
活動尾聲,劉老師告訴居民:“春晚不僅是娛樂,更是中華文化的‘活課堂’。”社區書記表示,今后將聯合高校開展更多此類活動,讓文化傳承跨越年齡,浸潤鄰里。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居民文化生活,更增強了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,未來將繼續開展類似的文化普及活動。


供稿:基礎課部